“雙減”增效,我們一直在路上!
作者:李燕 攝影:李燕 審核:顧黎冰 來源: 發布時間:2022-06-04 閱讀次數:
“雙減”增效,我們一直在路上!
----記小學語文組名師進校園活動
歲月清淺,時光無言。五月微風吹來了六月初夏的絢爛。在常國明朗的城堡校園里,到處彌漫著小學語文備課組的學科研討氛圍。
課堂呈現,作業設計有深度
仲夏之初,夢在課堂,秋果可盼。課堂上的仲夢秋老師內心篤定,萬般從容,在經歷“一課三磨“后,她為我們展示了一節精致又有趣的《手指》展示課?!妒种浮肥秦S子愷先生《緣緣堂再筆》中的一篇,作者對五根手指進行了生動細致的刻畫,目的是由物及人,揭示了“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仲老師以板塊式教學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層層落實,從回顧手指姿態導入新課,聚焦語言,在品析文章中精選的事例、精妙的修辭和精準的動作描寫中感受語言的幽默,在朗讀中體悟語言的趣味。為了更加深入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關注文本的表達,落實語文要素,讓學生遷移運用,仲老師設計了仿寫段落的小練筆課堂作業,學生們即學即用,并隨即進行作業交流反饋。最后聯系本文寫作背景和豐子愷的人生經歷,讓學生深刻理解了本文所要揭示的道理。
評課共研,解讀躬行新課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語言運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語感;了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形成個體語言經驗; 具有正確、規范運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能在具體語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溝通;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span>2022年新課標頒布以來,常國的老師們不僅持續進行著深入的學習、研討和解讀,也在嘗試著探索、躬身實踐落實新課標。左明彥老師結合2022年新課標內容,對該堂課做出了點評:
新課標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總目標之一是“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感受語言文字及作品的獨特價值,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基于這樣的理念,仲老師結合《手指》的語言特色、該篇文章在教材中單元的編排意圖和學生學情,安排了一個有廣度、有深度的小練筆的課堂作業,仲老師適時進行作業的指導,作業完成后學生進行了交流反饋,老師進行了及時評價。學生在生活中習得豐富的語言經驗,在課堂教學中學到言語知識,只有通過言語實踐,才能融會貫通轉化為個體的言語能力、言語智慧。老師與孩子們沉浸式的文本細讀、精讀、朗讀,將文本一次一次深入,去發現、去品味豐子愷先生的智慧言語。仲老師不僅關注了語言本身,還將文本的秘密轉化成教學內容。小練筆的作業設計不僅是目標,更是統整了課堂的教學內容。
名師點評,引航拓展新思路
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支冬芬老師全程參與聽課后,對仲老師的課堂也做了細致精彩的點評。隨后支老師圍繞“‘雙減’之下,如何進行作業設計”開展了講座。支老師以大量的作業設計實踐案例向我們呈現并強調了作業設計的要點:1.內容形式設計,考慮學習場景;2.作業自己選擇,符合學生要求;3.提供作業支架,作業有法可循;4.課內課外銜接,重視拓展運用;5.預判作業時間,指導作業管理;6.設計評價目標,激勵自我評價。優化作業設計,變革作業形式,增強作業的趣味性和多元性,讓作業“減負增效”落到實處。
行遠自邇,篤行不怠。2022新課標的出爐,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常國小語人已經踏上了教學改革的征程,“教學若有心,學者必有益”,讓每一節課和每一份作業都成為孩子們成長的收獲,成為孩子快樂的來源之一,是我們孜孜不倦的追求。
審核:顧黎冰